关于国运

行业资讯

大连话微信朋友圈的广告营销

作者:国运传媒 发布于:2014/12/24 13:50:10 点击量:

微商,这个词在今天已经万全不再陌生,打开朋友圈各种卖东西的广告,各种刷屏,小编问您:您被朋友圈营销了吗?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无孔不入的,那就是营销人。微信很年轻,但发展得很快,不到四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社交媒体,活跃程度远远超过了先行者微博,其风头甚至也盖过同门前辈QQ。于是微信的朋友圈自然而然成为了营销人的必争之地。

 

还记得早年微博上流传的那个“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的段子吗?还有今天在微信和微博上同时流行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以及它们衍生出来的“海底捞体”和“那么问题来了体”,这些都是营销人通过社交媒体以伪口碑形式进行品牌营销的杰作。在我看来,这样的营销,即便发展到后期引起了大众的厌恶情绪,仍然可以被视为良性的互联网营销。
 
 
但是另外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正在微信上悄然滋长:朋友圈营销。如果说朋友圈营销是恶性的营销模式,也许还为时尚早,但我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越是新生的领域越是容易野蛮生长、良莠不齐。
 
 
朋友圈的营销者习惯于首先宣扬自己掌握了如何在朋友圈一天加成千上万粉丝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声称自己可以传授对这些粉丝实现高“转化率”的本领(当然,这种传授是你首先成为他的“朋友”和“圈”内人士为前提的)。接下来似乎顺理成章,既然这些粉丝能顺利“转化”成客户,那么必然在一夜之间,你作为一名掌握了他的方法技巧甚至高端营销“思想”的关门弟子,无论在朋友圈卖点啥,应该都能点石成金了。一旦加入到他们的微信圈子,你将会像师兄师姐们一样,迅速成长为月流水几万几十万过百万上千万的成功经营者。因为你“即将”拥有的这些顾客既忠诚可靠,又几乎零成本,何愁现金不能滚滚而来!
 
 
真的这样吗?
他们在微信上鼓动和诱惑别人成为自己粉丝和弟子的过程中,动不动就会标榜自己发表的文章饱含了多少心血蕴藏了多少“干货”,甚至声称一篇就“价值多少个亿”。使用这样夺人眼球的字眼,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营销思路营销理念有多么先进,能够产出多么巨大的收益。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收益根本没有办法从第三方进行客观的衡量。确实,任何有思想的文章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甚至有源源不断、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比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比如《大学》和《中庸》。但我们会对这些包含着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文章坐地起价吗?不会,也无从标价。
 
 
朋友圈当中刷屏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面膜,接下来是美甲和高仿奢侈品,以及形形色色的女性用品。这些“产品”和微商们,象瘟疫一样地生长着,侵扰着微信上原本温情脉脉的朋友圈。观察其核心架构和经营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多个微信号同时“营运”,编成功故事,自说自话(求代理、感隆恩)、各种炫耀(炫业绩、炫流水),各种晒图(晒对话截屏、晒产品美图、晒货源紧缺、晒代理打款、晒成功提车)……在创造出一个个用面膜、A货和美甲之类雷同的产品堆砌起的“新生代偶像”之后,在发出用“泛互联网营销颠覆一切”的怒吼之后,接下来“代理商”们的收入自不用说,就连美甲师都可以“月入5万”了(恐怕养活这么多高收入美甲师的前提是男人和宠物都要美甲,美甲师们也必须个个都被树立成品牌)。
 
还记得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那场风靡大江南北的“朋友圈营销”的浪潮么?发展到00年代,被拖上贼船的不只有曾经的“朋友”们,还有父兄、姐妹,甚至三代。对了,那时候还不叫“朋友圈营销”,叫“传销”。由安利和雅芳倡导的这种销售模式实际上也是发源于朋友圈的社交,立足于传统的社交网络,只不过鉴于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这张网络只好建立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电话、书信和口口相传这样的传统手段上面。发展到后来被不法分子利用,干脆连产品也不卖了。
 
 
根据媒体的调查和揭露报道,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绝大多数的微商是“做面膜的”,而“做面膜的人里面90%是发展代理的,而不是直接销售”。“这些面膜基本上没有卖给消费者”,换句话说,“没有人因为使用而购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面膜这样的产品正在成为朋友圈营销的一个符号,一个传递“代理”的符号。而通过不限制层次的代理架构、高昂的代理加盟费、越过代理“直接发货”等等手段,这个本该链接厂家和消费者的符号正在分子和分母(上下级代理)之间被层层约掉。等到将来某一天,当这个符号被彻底约除的时候,朋友圈营销的真面目也许才昭然若揭。到那时候,前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代朋友圈营销的模式就可以实现最终“对接”了。